自己辛辛苦苦研发制作出一台机器设备,上市没多久就被抄袭仿制那是很令人捉狂的事情。如何防止自己的研发成果被别人抄袭仿制呢?总结来说较为有效的方法主要有:
1、申请专利。专利在手,说不定哪天就可排上用场,最起码不会被抄袭者反制。
2、在工艺和材料上下功夫,这两样抄袭难度远远大于就结构。
3、在软件上下功夫。软件的加密性同样远远超过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结构。
4、主要机构制作成防拆卸组件,一经拆卸就损坏难以还原,人为制造仿制难度。
一般来说,机械结构要想加密防止抄袭是比较困难的,所以较好的防抄袭办法就是从保密性比较好的材料和工艺上着手。讲两个故事,大家就能明白,从材料及工艺上进行保密防抄袭的作用。
工艺上保密,让抄袭者难以仿制。
故事是说,从前有个制伞师傅收了个徒弟,教徒弟制伞。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,这个师傅自然为了自己的利益留了一手。徒弟学习期满出去单干了,做了很久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,就是用木头做的伞柄过不久经常开裂,想了很多办法都没得到改善。一天徒弟到师傅家串门,走到门口看见师娘就问道:“师娘,俺师傅呢?”,师娘说道:“在后院煮木头疙瘩呢。”,徒弟一听,豁然开朗,匆匆放下手信就回去了。原来,要想木头伞柄不容易开裂,要经过煮制。从此,徒弟的伞柄再也不开裂了。
机械制造中,工艺的不同也会造成零部件的性能有所变化,比如正火、淬火等等。机器的零部件采用别人没法猜到的工艺制程,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加大了仿制的难度。
另外一个故事,通过零部件的材料,来达到防止抄袭仿制的目的:
国内某企业进口一台日本的精密机床,开始拆解仿制,山寨后发现精度怎么都比别人差了一个数量级,后来采用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替换的方式,发现是问题出在一个齿轮上,但是把原装和自己做的拿着对比,重量,公差都在非常小的范围内,老专家都分不清谁是正版谁是山寨的,但是原装的装到山寨机床上,机床功能正常,把山寨的齿轮装到原厂的机床上就出问题了,后来通过某种手段,得知两种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一样,就是原装的会故意做的小一点,开机受热以后就可以修正,而山寨的没有足够的膨胀,所以静态上虽然测量一样,但是动态表现上就有差别。
零部件的热膨胀系数,这些不可见的变化的因素,确实不失为防抄袭的着手点。
可见,那些不可见的工艺,材料特性,作为防抄袭的着手点能起到更佳的保密效果。机械结构仿制很容易,因为结构、部件都能看得到,测量得到,逐一仿制就能一一还原,但在那些可变的因素上,比如热膨胀系数、材料性能上,难以仿制。